RSS订阅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 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嘉定注册公司 > 正文

嘉定区历史名人

崇明注册公司 日期:2013/3/13 10:28:22

侯峒曾

  侯峒曾(1591~1645) 字豫瞻,一字广成,居诸翟(今属上海县)。明天启五年(1625)进士,授南部武选主事。后改南方文选主事,迁浙江右参政,分守嘉兴、湖州两府。侯峒曾为人耿直,有才干。吏部尚书郑三俊推举天下官吏贤能者五人为监司,他是其中之一。任南部武选主事时,与徐石麒、陈洪谧被誉为“南部三清”。

黄淳耀

  黄淳耀(1605~1645) 字蕴生,号陶庵,祖居方泰乡茭门泾(今方泰讴思村)。明崇祯十六年(1643)进士,观政都察院,后弃官回乡。

  清顺治二年(1645),清军攻陷南京,继占领扬州之后,兵临嘉定。侯峒曾、黄淳耀举义兵守卫。闰六月十四日开始,多次激战。七月初四日凌晨,大雨如注,嘉定守城义兵饥困交加,清兵猛攻,城遂破。侯峒曾偕两子玄演、玄洁自东门奔家中后园,欲投叶池殉。两子说,大人非守土臣,何不忍耐一时,以图再举。峒曾说,我意已决,汝辈速离,毋同殉。言讫,从容投入叶池。两子亦于是役殉难。

  城既破,黄淳耀偕其弟渊耀自西门入西林庵谋自尽。僧人无等劝说,公未服官,可不死。黄淳耀答;“与城共存亡,岂以出处贰心哉?”遂索纸笔,奋笔疾书:“弘光元年(1645)七月初四日,遗臣黄淳耀自裁于西城僧舍。呜呼!进不能宣力皇朝,退不能洁身自隐。读书寡益,学道无成,耿耿不灭,此心而已。异日寇氛复靖,中华士庶,再见天日,论其世者,当知予心。”书毕,即自尽。渊耀亦随之自尽,时年22岁。兄弟自缢时,碧血溅入墙砖,久久不灭,故后人有“陶庵留碧”之说。

  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追谥侯峒曾、黄淳耀为“忠节”。民国21年(1932)1月28日,中日淞沪之战后,嘉定人民为唤起民族抵御外侮的信心与决心,重修叶池,在其入口处大门两旁撰楹联:“赍恨在清池,碧血寒漪溶一片;捐身完大节,忠臣孝子各千秋”(叶池纪念碑,今移在原址西南约130米的清河路与城中路交叉口)。1962年,吴玉章手书“陶庵留碧”和七绝一首:“长虹碧血气冲天,爱国英雄继万千;且喜纪元新世界,翻天覆地换人间。”此两件珍品均勒石于西林庵旧址(今上海科技大学校园内)。

  嘉定名人荟萃,不乏外交人才,其中顾维钧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蜚声中外的外交家。在嘉定法华塔塔院的《顾维钧生平展》内,陈列着他55年外交生涯中的实物和照片。这位爱国的外交家,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,以自己的智慧、修养和爱国热忱,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。毛泽东主席也十分佩服他的外交才华和为人。

顾维钧

  (1888-1988),嘉定人,故居在嘉定西门。1905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法和外交学,获哲学博士学位和荣誉法学博士。民国元年(1912年),年仅24岁的顾维钧担任北京政府国务秘书兼外交部秘书,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。他是“民国第一任外交界”,曾任驻法、英、美等国的公使,也是中国驻联合国的第一位代表。1967年曾任国际法庭副庭长,离职时,获终身国际法官的荣誉称号。

  顾维钧在他的外交活动中,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。但最为世人赞颂的,是他在1919年的“巴黎和会”上拒绝签字,称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。日本代表团在和会上提出无理要求,要求继承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各项权利,顾维钧和中国代表团与日本代表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。在辩论中,顾维钧不用发言稿,出口成章,英语流利、用词正确、慷慨陈词,从历史、人文等诸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,驳得日本代表理穷词屈,得到与会者的热烈掌声,被誉为巴黎和会上的雄辩家。

陆俨少

  陆俨少(1909—1993),原名冈祖,字宛若,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;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。陆先生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,一是“留白”,二是“墨块”。所谓“留白”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,这种白痕在陆先生的作品种多数用来表现云雾,也可以被看成泉水、山径和浪花。留白要以墨色反衬,所以陆先生又创“墨块”法,以浓墨积点成块。

  陆先生还擅长用长线条描水勾云,他的水纹描绘写尽了江波万态。他的勾云是以较细的拖笔中锋画云的阳面,以较淡而毛的环曲线条勾云的阴面。另外,先生画石每每空勾无皴,只用一根起伏变化的线条表现山石的结构,往往起笔墨迹厚重,直到墨色淡干飞白,才蘸第二次。

  陆俨少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举家入蜀之时,观蜀中山水:峨眉山之秀丽;青城山之幽静;亦即三峡之奇险,令其扎实的传统笔墨升华至心中广阔的追求,尤其是“峡江云雾”的壮丽变化,更加使其思绪激动不已,胸中之热情溢于言表。

  他出版有《陆俨少自叙》、《陆俨少画集》多种专著和有关中国山水画的多篇论文,被誉为“当代中国画坛卓然翘首的文人画家。”

  陆俨少有一个信念,也是他常常对学生们说的:“做人事事可让,唯独笔下当仁不让。”他一生作画,从无应付之作,每一件作品都是呕心沥血,全力以赴;老人对艺术的认真与执着让人敬佩又惊骇。

【本文网址:http://www.cstle.com.cn/jiadingzhcue/4579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!】
分享到:
推荐信息
没有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