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SS订阅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 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金山注册公司 > 正文

金山区历史事件

崇明注册公司 日期:2013/3/13 10:39:11

天下第一军

  民国18年(1929年)3月23日晚,刘家堰桥(今钱圩乡横召村)出身贫农的徐书生(又名徐正明、徐天雄,因当过太保,绰号“太保阿书”)和平湖县新庙乡以屠猪为业的王启明(又叫王阿美,浑名“猪猡阿美”,是中共地下党员),在刘家堰桥聚集了附近二三十名贫苦农民,到平湖县衙前小镇,袭击国民党地方保安团,收缴步枪4支,子弹100发,开始起事。   同年12月,徐书生打出“天下第一军”的旗帜,以“劫富济贫”为口号。12月18日晨,他率领数百人,再打衙前,当场戳杀队副杨国翔等3人,并捣毁土豪开设的大商号,焚烧田契借票帐簿,没收其财产,充作军饷。回到刘家堰白场后,召集农民群众分给粮米。21日下午,“天下第一军”到平湖县新庙镇,突然包围保卫团,夺得盒子枪3杆。民国19年3月2日凌晨,“天下第一军”猛攻新仓,击毙步哨6人,打死巡长叶振荣及长警4名,向商会会长马其彬借饷万元(后筹集现洋7500元)。3月21日黎明,“天下第一军”千余人分水、陆两路袭击朱泾,与县公安队交火,相持至中午,因水警区舰艇发炮射击,“天下第一军”分数路退却。   在一年多时间里,“天下第一军”先后袭击江浙 8县的大小集镇数十个,骚扰活动近千次。最盛时,队伍发展到2000余人,设有师、团、营建制。配备有长短枪、机枪数百支和土炮、小钢炮等重武器,备有大小船只100余艘,活动在江、浙沿太湖一带地方。主要人员有:“师长”徐天雄,“副师长”王启明(共产党员),“政治部主任”李文俊(共产党员),“参谋”颜书绅(共产党员),“秘书”夏宜黄(化名朱振新,共青团员),团长张同生、王友如、赵国民和陆耀生,“营长”何银余、陶虎龙、潘木生、杨美美等。   “天下第一军”的活动规模不断升级,地方官吏和地主富商惊恐万状,一时“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”。平湖城里有民家燃放火铳,县长、科长闻声惊慌失措,误以为枪炮声,次日张贴告示禁放爆竹。金、平两县不断加强镇压兵力,浙江省调保安队两个连,由营长王某率领,会同水警共 700多人进剿;金山县一面派水警队长赴闵行请兵,一面派员与平湖县商讨会剿。   民国19年(1930年)8月,金、平两县军警联防围剿。金山方面由水警一队队长范志成、缉私第三大队长何子奎、第四大队长潘梅亭负责;平湖方面由浙江省水警队长徐朴诚为主,还派杭毅为嘉湖剿匪总指挥部指挥官。同月,“天下第一军”3次袭击吕巷镇,其中22日战斗最为激烈,击毙公安分局费巡官,俘虏警士数名,缴了吕巷公安分局的械,枪杀了公安分局长郭鹏和区长蒋廷彦。同时,“天下第一军”又分头到钱圩、廊下缴了警察的枪械。   9月,苏、浙、皖三省剿匪总司令熊式辉,派胡正济为松、青、金、平4县临时剿匪指挥,调集力量围剿堵截。“天下第一军”被迫撤离刘家堰桥“大本营”,游移于松、嘉、青之间。其主力在嘉善、青浦交界处的淀山湖附近和高墟、朱家湖一带,遭到浙江省嘉湖剿匪指挥部、水警二区和省防军的袭击,接着在吴江、昆山又遭军警堵截,不得已队伍分散在白虎头、高墟、金泽、芦墟、夏墓荡等湖泊地区,结果被国民党军警分割包围,各个击溃,损失很大。9月下旬某晚,徐天雄带领残部分乘12艘船,从太湖地区企图潜回刘家堰桥老根据地,船行至金山窑镇(今金山大桥)附近,又遭水警队阻击,只得从原路后退。此时,“天下第一军”处境艰难。   同年冬,国民党政府继续加紧围剿。江苏省任命保安二团团长曹滂为松、金、嘉、平 4县围剿指挥官,调集舰艇封锁沿海和内河,从水、陆两路加紧搜剿;并通过编造户口,开展联保切结,颁发“自首条例”,实行“购线访缉”和“悬赏通缉”等手段,实施“清乡”。规定知情不报者要“连坐”,检举密告者有赏;捕获徐天雄者,赏洋2000元;捕获王启明者,赏洋1000元;捕获张桐生、赵国民、陆耀生者,各赏洋800元;捕获其他人员者,赏洋500、300元不等。在此情况下,徐天雄等分别避居上海,残余队伍处于群龙无首状态,不少人员先后被国民党军警捕杀。但其残部仍伺机而动。民国20年1月,浙江省保安第七团团长沈国成在去新仓途中,连同护兵2人,被“天下第一军”击毙,尸体丢在河里。1月30日,“天下第一军”100多人,又缴了干巷公安分局的枪。由于整个队伍处于孤立无援状态,在国民党2省4县联合围剿下,“天下第一军”终趋覆灭。同年3月25日晨,王启明在上海法租界被江苏省水上公安局会同法租界捕房包探捕获。4月5日中午,徐天雄在上海大连湾路慧源里口,被部属顾兰生出卖被捕。4月16日,徐天雄与其弟徐福生被斩于张堰,王启明被斩于新仓,3人首级盛于木笼中,悬挂在张堰、钱圩、朱泾、松江、新仓、平湖、嘉兴、新埭等地示众。“秘书”朱振新(夏宜黄),“政治部主任”李文俊等,也先后被捕被杀。曹滂因“剿灭”有功,受到蒋介石召见,并晋升为少将。   “天下第一军”起事不久,中共金山 (浦南)县委曾争取过这支队伍,而徐天雄没有接受共产党领导。但他对大革命时期处境困难的共产党员却能优礼相待,并委之以重任。如“政治部主任”、“参谋”、“秘书”等不少骨干,都是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。徐天雄、王启明在起事之初,尚能对部属约束纪律,部下杨阿和私下敲诈,被处死于山塘河边。但随着队伍的壮大,混入不少流氓无产者。徐天雄、王启明自己也逐渐腐化堕落,吸上鸦片,强占民妻。“天下第一军”起事前期,攻占集镇后还能向商会筹饷,后来遭军警围剿,饷源断绝,就绑架抢劫殷实小康之户,最后“不问贫富,皆向勒借”,完全流于土匪行径,失去了广大群众的支持。

北张乡农民暴动

  民国32年(1943年)春,天旱地裂,庄稼枯萎,农民过着“一篮青菜三两米,只见青菜不见米”的悲惨生活,但北张乡当过伪乡长的徐士文、邵爱莲、邵立生等,却都依仗日军势力,向农民横征暴敛。农民孙进余全家6口,被逼得先后卖掉3个孩子交军粮,最后房子被占,家破人亡。   阴历六月十一日,浙江调来一个姓金的接任伪乡长。金上任伊始,就先后2次派乡丁去请殷实富户金仁明。金仁明得悉要他当保长,实际上要他垫交农民欠税,便不肯前去。乡长金某恼羞成怒,派乡丁去捆金仁明,被金仁明挥拳打回。金仁明自知伪乡长不肯罢休,就找陆继根、陆书补、单补根等商定,秘密到各村串连,鼓动农民抗争;并利用乡长与保正的矛盾,与保正高阿六联合,决定第3天晚上闹事。   农历六月十三日夜,数百农民手拿锄头铁鎝与木棍扁担,分东、西两路集中在高家桥、张家桥茶馆,以吃茶、打牌作掩护,一部分人在河边装作推水车,准备接应。晚8时许,数百农民突然包围伪乡公所,金仁明、柳阿照、姚火生先冲进去,高喊:“金乡长,我们缴捐米来了!”伪乡长金某正同邵立生乘凉,见势不妙,急忙溜出乡公所,爬过小河逃命,被东南方奔来的数十农民拳打脚踢而丧命,邵立生爬过河躲在高粱地里,被农民当场用锄头砸死。邵爱莲钻在乱草丛中,被当场勒死。仗势欺人的3名乡丁,也在农民的铁鎝锄头下殒命。参加暴动的600多农民,一共打死伪乡长乡丁十几人,连夜把尸体拖到九连坟空廓里,随后都外出避难去了。   阴历六月十四日上午,徐士文带了12个日本兵和一个姓纪的翻译到张家桥,只抓住几个孩子,查不出线索,只得撤走。   这一件大快人心的事,当地群众相约严守秘密,直到80年代中期才透露出来。

县城迁移的南北之争

  清雍正四年(公元1726年)建金山县至1997年撤县建区,共271年历史。但对县城设在南部的金山卫(简称卫城)还是北部的朱泾镇,这场“ 南北之争”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。从开始建县时县署设在金山卫城,再北迁朱泾镇,继而又南迁卫城,后来再移至朱泾镇,大小反复实际有3次之多。地方官员和乡 绅一度为此争论不休,并多次上奏朝廷。直到道光年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,才解决了这个问题。综观历史,金山县城迁移的南北之争,排除复杂的人际关系外,实际反映了数百年来金山地区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变化。历史证明,县城所在地,应该是这一地区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   在中国凡一座城池,皆是受辖于一区治所。而曾作为金山县治的金山卫城,却分属松江(古为华亭)金山(古为娄县)两县。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谭其骧称“此种现象在全国唯金山卫城而已”。出现这种奇特的隶属是有其历史渊源的。明初,青龙港东西两岸盐场,分隶华亭和浙江嘉兴盐运分司。洪武十九年筑城置金山卫,统一隶属于南直隶都护。清初废军卫,金山卫城东、西半城分隶华亭和娄县。析娄县置金山县时,西半城转隶金山县。直至1966年卫城东半部由松江县划归金山,才成为“一统天下”。   明洪武十九年(公元1386年)金山卫城成为卫治驻地,经过200多年建设,初具规模,但经历代战事,街巷俱废,古卫城仅存残迹。   据《金山县志》载,建县初,在卫城内找不到可供县衙使用的合适房屋,首任知县汤之晸到职4个月,乃“告病”辞职。继任知县张安国于雍正五年在朱 泾镇青龙里(今东林宾馆址)建仓厫,命名为太平仓,但因漕粮霉变之事被革职。接任的知县面临建造县署选址的难题,在卫城建县署有城垣可依,但百废待兴,经费无法筹措;县署建在朱泾镇,交通便利,商业繁荣。朱泾镇在唐代咸通年间已成市集,自元代起盛产细布,是松江府棉纺织业主要生产中心之一。明末赵慎徽有诗云“万家烟火似都城,元室曾经置大盈,估客往来都满载,至今人号小临清”。清时称朱泾“烟火稠密,商贾辐辏”。经权衡利弊,乃将县署移驻朱泾太平仓。雍正八年六月,知县高泽莱领国库银在金山卫城内建县公署,颇具规模。但因交通不便,历任知县仍常住朱泾。   乾隆二十四年(公元1759年),总督尹继善、巡抚陈宏谋题准金山县治移驻朱泾,并拟拆金山卫城砖建县城。乾隆皇帝允诺移县治于朱泾镇,但筑县城未获准。翌年,仍以朱泾镇青龙里的太平仓为县署,卫城内建的县公署留下一片空房。   乾隆二十九年,总督高晋、巡抚明安以“卫城滨海重地,不可无城镇守”,将典史署和监狱迁回金山卫城。次年,将金山卫城更名为金山县城,县署从朱泾镇迁至金山卫城。但是知县仍旧经常驻在朱泾,县公署与知县办公地点分离,长达30年。   乾隆五十九年(公元1794年)夏秋之际,特大飓风吹毁了卫城内的县公署。翌年(嘉庆元年),知县王之导奏请将县署常驻朱泾,典史署和监狱仍设在卫城。而清朝体制三者   须同驻一地,对此,松江府竟一时难作定论。   道光十五年(公元1835年),江苏巡抚林则徐巡视金山,“以金山卫地处偏僻,难以控驭全县”为由,奏将县署、典史署和监狱同驻朱泾镇。自此,县治南北之争乃告一段落。民国26年(公元1937年),县长向大廷在县公署北侧新建办公楼房1幢,同年,县署房屋皆被日军炸毁。   20世纪90年代,金山卫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化工城市,为理顺城乡管理体制,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,1997年5月,金山县与中国石化总公司上海金山实业公司联合建政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金山县,设立金山区,区人民政府驻金山卫镇,从而为金山卫古城增添绚丽的色彩。
【本文网址:http://www.cstle.com.cn/jinshanzhuce/4620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!】
分享到:
推荐信息
没有资料